我已經不太記得第一次聽到九份的名字是何時了,可能是恰巧看到九份的夜景,又可能是因為大家說他是宮崎駿《千與千尋》的原型,還是從別人口中呢?九份這名字就這樣神秘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,但念念不忘的卻是那的夜景跟山城的芋圓。
站在路口的我們,剛好看到一巴士寫著九份兩個字。我跟台灣的朋友立刻趕過去上車,朋友先打了悠遊卡,就跑去後座了,而我由於買的是 5 日行的悠遊通行卡,只限部分台灣巴士可乘坐,如九份的這輛就不可以。刷卡不成功的我,呆呆地站在那,司機很不耐煩地說我那卡不可以,我問那去九份多少錢,準備以投幣方式給錢。怎料司機跟吃錯藥似的,十分暴躁,大聲地說這車不到九份。我立刻跟朋友揮了揮手,朋友莫名地看著我,我也很無奈,最後我問司機這一程多少錢,他不屑地讓我們在下一站下車了。由於被趕下車,導致跟著我急忙下車的朋友忘記再刷一次悠遊卡,以至於後來他的卡被鎖了,不能用悠遊卡再刷這趟車。
下車後的我們,覺得很莫名其妙,明明車前寫著到九份,但上車卻被告知不到九份。後來想了想,也許是環線吧,似乎是到基隆的。不識路的我們也就只能找人問路,後來被告知得去總站坐車。
回頭一直往前走,才到總站,就在警局對面,不過我也沒料想到我的台灣朋友居然沒去過九份,出門在外還是得靠問路。
終於趕在天黑之前我們成功到達九份,之前去重慶旅遊時,另一朋友讓我一定要去九份看看,說九份有點像重慶的瓷器口,也是山城。
根據《台北縣志》上的文獻資料顯示,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這裡的村落只住了 9 戶人家,因此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或是貨船來到時每樣東西都是要九份,後來九份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這裡的地名;清朝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在九份地區發現砂金,淘金與採金的人潮便逐漸湧入此地,於是展開了淘金歷史,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淘金熱潮減退,人潮也漸漸散去,終於在 1971 年正式結束開採。
這種命名的方式還真的蠻搞笑的,不過居高望遠,感覺還真不錯,可惜這幾天台灣的天氣都是陰天,如果晴天的話,想必這裡的日落一定會讓人難忘吧。
開始進入步行街,兩邊都被各式各樣的商店包圍著。多種多樣的小吃與美食迎面而來。穿梭在巷子裡,我有點恍惚,突然一切都有了台灣味。
夜幕很快就降臨了,燈光點綴著這一片區域,如今旅遊景點到處開著一些文藝的小店,還真的可以來台灣參考參考。